如何根據應用需求為成像系統選擇合適的鏡頭
來源:深圳市凱茉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24-04-10
不同的應用肯定是有不同的鏡頭技術需求,比如安防PTZ相機有變焦鏡頭的需要,而大部分機器視覺和車載應用是沒有這種需求的,我們就先從共性的指標來說如何為成像系統選鏡頭。下面凱茉銳小編為您介紹:
首先要明確相機image sensor有多大,我們經常聽說sensor的大小是幾分之一英寸,如下圖所示:
sensor一般都是矩形,長寬比有4:3,3:2 等比例。對角線的長度就是前面所說的若干分之一英寸(也有大于1英寸)。如上圖,一英寸對應sensor尺寸是長邊12.8mm,短邊9.6mm,對角線長度是16mm。這個地方就很讓人費解,1英寸換算成公制毫米單位是25.4mm,為什么這里1英寸的sensor對角線長是16mm,不是25.4mm?
圖像傳感器的尺寸是沿襲于顯像管工業,過去顯像管的尺寸除了有效的顯示部分,還包括周圍的寬邊。
所以1英寸的顯像管,其顯示區域對角線長只有16mm。這樣的傳統被image sensor工業繼承了下來,所有image sensor的尺寸都比標稱的數值是縮水的。sensor的標稱尺寸(英寸)與mm的轉換關系如下:也就是小于1/2英寸的情況,除1.4111,大于等于1/2英寸的情況,除1.5875。
sensor說明書上會標示出對角線尺寸,1英寸叫type 1,1/2.3" 就叫type 1/2.3。
為什么Sensor廠要提供這個type數值呢?目的就是為了給設計者匹配合適的鏡頭卡口作為參考。在工業相機,機器視覺相機,車載相機設計時,我們經常不是直接為某個sensor設計一個新鏡頭,而是會從鏡頭廠提供已有的鏡頭里選一個,就可以在已經知道sensor type(format)的情況下,選擇合適的鏡頭卡口,這樣你就可以把現成的鏡頭買來,配上法蘭盤,組裝自己的相機。在加上一些卡口轉換環之后,有些接口也可以在三種之間轉換。
對于成像系統,物平面經過鏡頭匯聚成像于像平面,我們選鏡頭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確保image circle 要大于sensor的尺寸。如果小于,就會出現暗角。由于安裝時可能會產生偏差,所以一般都會選擇image circle略大于sensor尺寸。成像系統的工作狀態總是受限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和角度內,圖像質量也受這些指標的限制。這就需要選取鏡頭的FOV和焦距,在選擇鏡頭時,一方面要考慮FOV覆蓋的范圍,一方面要平衡考慮圖像質量的因素。
鏡頭CRA與sensor CRA的匹配是另一個選擇鏡頭要考慮的因素。
鏡頭的光圈是另一個要考量的因素,大光圈會有比較高的通光量,但是會造成景深比較小,小光圈反之,安防和工業相機的一些鏡頭是配有可變光圈的,車載還有機器視覺領域往往用固定光圈的鏡頭,鏡頭光圈一般選擇在F2.8到F1.6之間。
從工程實踐上說,現在鏡頭廠會給一個鏡頭的解析力指標,一般都是以lp/mm為單位。比如廠家給了一款鏡頭的解析力是100lp/mm,也就是說該鏡頭在1mm的空間上可以解析100個線對,也就是相距10um的物體可以被分辨。解析力越高,鏡頭可分辨的物體距離越小,當然鏡頭也就越貴。從sensor的角度,sensor的pixel越小,sensor的分辨率越高。
如果sensor的pixel pitch是2.5um,那么在1mm的空間是可以放200對像素(1000/(2.5x2)),理論上就可以配合200lp/mm解析力的鏡頭。所以根據這種計算方法,就可以選擇合適解析力的鏡頭。在實際工程應用上,往往會考慮更多的因素,比如成本等等來綜合選擇。
選型考量是相機的工作波段,我們往往覺得這只和sensor的感光波段有關,比如可見光RGBsensor,IR紅外sensor,多光譜sensor等等。相機的工作波長同時也影響鏡頭選型。
鏡頭性能隨著工作波長有著顯著變化,比如在(UV)、可見光 (VIS)、近紅外 (NIR)、短波紅外 (SWIR) 或高光譜 (HS)這些不同的波段上,鏡頭的optical abrration和頻率響應變化很大。比如你拿一個可見光用的鏡頭用在紅外相機上,由于縱向焦點偏移高達 100 μm,你得到的圖像很可能就是糊的。所以在設計非可見光成像時,不要自行憑感覺憑經驗選鏡頭,一定要和鏡頭供應商討論清楚,避免掉坑。
注:轉載微信公眾號《大話成像》
相關資訊
- 2020-05-08
海康威視網絡攝像機的管理員、操作員和普通用戶之間有什么區別?
2024-12-25- 2024-12-21
- 2024-12-17
- 2024-04-10
- 2021-12-07